分泌性中耳炎不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耳部急性炎症,它以鼓室内积液引起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在秋冬季节,它是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是什么原因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呢?我们要从耳部的解剖结构说起。
人们常说人的七窍是相通的。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可以调节耳内的压力,以此与大气压保持平衡,其外还有防御、清洁的功能。在秋冬季,日夜温差比较大常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耳内往往会形成负压,这时会产生耳闷的感觉。耳内的粘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并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产生听力下降,耳朵里有水泡声。有时还会感到耳痛。
除了感冒以外,鼻炎、鼻窦炎的发作,过敏性鼻炎,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儿童腺样体肥大,感染,头颈部放疗等因素也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耳内的液体未完全吸收,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将比分泌性中耳炎复杂得多。小儿患者由于听力减退,会影响其言语的发育和学习,影响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用滴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改善中耳的通气功能,清除积液。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
总而言之,秋冬季是分泌性中耳炎比较高发的季节,若出现耳部不适要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