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括鼓室、听小骨、嗯鼓管、面神经和耳内肌等畸形,是第一咽囊发育障碍所致。是以中耳负压、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本病名称较多:浆液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治疗原则多采用解除病因,清除中耳积液,使中耳通气,恢复中耳黏膜功能,保持咽鼓管通畅。
急性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耳痛、耳漏、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慢性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等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地址:宿州市宿怀路新汽车站对面 电话:0557-3068556 宿州市汴河路区委大门西侧 电话:0557-3038290 宿州市胜利路雪枫小学东100米 电话:0557-3027281 宿州市胜利路火车站向西400米 电话:0557-3033186 宿州市泗县老武装部向西100米 电话:0557-7358158 宿州市灵璧县西关桥头路北50米 电话:0557-6900088
多见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脓液一般不臭,鼓膜紧张部穿孔,穿孔周围一般有鼓膜残留。X线乳突无骨质破坏。又称肉芽型或坏死型。多由猩红热、麻疹等引起的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脓性稠密,常有臭味,常混有血迹。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是由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由复层鳞状上皮形成囊壁,其内堆积脱落上皮、胆固醇结晶及角化物质。并非真性肿瘤。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乳突X线显示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光滑。是由内耳骨迷路包囊的密质骨灶性地被富含细胞和血管的海绵状新生骨代替而产生的疾病。有的伴有耳鸣,甚至眩晕。出现单耳或双耳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
|